查看: 442|回复: 0

蒺藜

[复制链接]

蒺藜[复制链接]

小学生 发表于 2019-3-16 18:19:13 [显示全部楼层]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 回复:  0 浏览:  442
  • 归经类别: 肝经 
  • 功效类属: 平肝息风药 » 息风止痉药
  • 药性性质: 温性中药
  • 药味分类: 苦味中药 辛味中药 
  • 药用部位: 果实种子类
  • 毒性说明: 小毒
  • 转载请注明来自:【学习中医:http://xuexizhongyi.com】
  • 中药繁多,难免存在疏漏,诚邀您协助完善相关信息 ,感谢支持!

点击查看大图
  【中药名】蒺藜 jili
  【别名】狗娃刺、茨、旁通、硬蒺藜、血见愁、野菱角、刺蒺藜,三角蒺藜。
  【英文名】Fructus Tribuli。
  【药用部位】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.的成熟果实。
  【植物形态】一年生匍匐草本,多分枝,全株有柔毛。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,小叶5~7对,长椭圆形,长6~15毫米,宽2~5毫米,基部常偏斜,有托叶。花单生于叶腋;萼片5;花瓣5,黄色,早落;雄蕊10,5长5短;子房上位,5室,柱头5裂。果实由4~5个分果瓣组成,每果瓣有长短棘刺各1对。种子卵状三角形。花期5~7月,果期7~9月。
  【产地分布】生于田野、路旁。分布于全国各地,以长江北部为多。河南、河北等地有栽培。
  【采收加工】秋季采收全草,晒干,打下果实。
  【药材性状】复果多由5个分果瓣组成,放射状排列呈五棱状球形,直径0.7~1.2厘米。商品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,斧状三角形,长3~8毫米,淡黄绿色,背部隆起,有纵棱及多数小刺,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,成“八”字形分开,两侧面粗糙,有网纹,灰白色;果皮坚硬,木质,内含种子3~4粒。种子卵圆形,稍扁,淡黄绿色,有油性。气微,味苦。
  【性味归经】性微温,味辛、苦,有小毒。归肝经。
  【功效与作用】平肝解郁,活血祛风,明目,止痒。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肝息风药。
  【临床应用】用量6~9克,水煎服。用治头痛眩晕,胸胁胀痛,乳闭乳痈,目赤翳障,风疹瘙痒。临床上常配草决明、青葙子等治头痛、头晕等症。此外,还可用于肝气郁结、胸胁不舒等。可配菊花地肤子苦参等治皮肤瘙痒风疹,去刺研末为丸,治疗白癜风等病。
  【药理研究】抗心肌缺血;延缓衰老;有性强壮作用;有抗乙酰胆碱等作用。药理实验表明蒺藜水提取部分有轻度降压作用,生物碱部分有轻度利尿作用,并对在体蛙心呈抑制作用。此外,蒺藜水提取部分有抗变态反应,对2,4-二硝基氯苯引起的小鼠接触性皮炎有抑制作用。
  【化学成分】果实和叶含刺蒺藜苷( tribuloside)、紫云英苷(astragalin)、山柰素-3-芸香糖苷(kaempferol-3-rutinoside)及山柰素;并含生物碱哈尔满碱和哈尔明碱、山柰酚、山柰酚-3-葡萄糖苷、山柰酚-3-芸香糖苷、刺蒺藜苷、木犀草素、薯蓣皂苷元、海可皂苷元、哈尔明碱等成分,以及少量挥发油和油脂。
  【使用禁忌】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。
  【配伍药方】①治肺痈肺痿,咳唾脓血腥秽:蒺藜(带刺炒)150克,百合、川贝各(炒)30克。共为细末。每早晚各服9克,白汤调送。(《本草汇言》引《方龙潭家秘》)
  ②治乳胀不行,或乳岩作块作痛:蒺藜(带刺炒)二三斤,为末。每早、午、晚不拘时,白汤作糊调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引《方龙潭家秘》)
  ③治下痢:蒺藜二升,捣汁温服。以为度。(《千金要方》)
  ④治小便不通,腹胀:蒺藜炒黄为末,黄酒调下。(《寿世保元》)
  ⑤治一切脚气,不问虚实寒热:蒺藜(带刺炒)240克,木瓜(炒)150克、共为末,每早服15克,自汤调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引《方龙潭家秘》)
版权申明:以上内容由网友上传发布,如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。我们允许您在注明来源为: ”学习中医网:www.xuexizhongyi.com“ 时自由转载以上内容。感谢原文作者的付出以及您的支持!
本贴地址:https://www.xuexizhongyi.com/133-1-1.html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